盛夏时节,学脉绵延。8月19日,广东省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示范性培训项目——“五育融合视阈下提升中职思政课教师讲道理的本领研修班”正式拉开帷幕。本次研修班作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加强思政引领力”要求的关键举措,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养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参加研修的学员有来自省内各职业院校的校领导、教学管理干部及一线教学的思政课教师。
一、开班仪式:锚定方向,凝聚育人共识
本次研修班聚焦“五育融合”新要求,以提升中职思政课教师“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核心能力为目标,对推动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仪式第一项,bat365在线平台官网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坤明致开幕辞。他表示,广东工贸将充分发挥“双高计划”院校的办学优势,为研修班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保障,助力学员实现专业成长。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梅对项目课程设计与实施框架进行了详细解读。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的发展历程与丰硕成果,并强调,本次项目将通过专题授课、案例研讨、实践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构建“五育融合”的教学思维,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为确保研修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贾云飞对培训管理制度与考核要求作了明确说明。他强调,本次研修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和学习纪律,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学有所获、满载而归。研修班主任张锦琳老师则详细介绍了研修日程安排与关键任务节点,为学员们规划了清晰的学习路径。
二、首日培训:理念引领、技术赋能双向发力
开班第一课以“破冰与团建”活动拉开序幕。在国培项目办主任邓兰兰的引导下,学员们随机组成6个学习小组,通过手工彩纸创作等团队建设活动,围绕“我为什么做老师”“我是怎样的老师”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创意纷呈,不仅增进了学员间的了解与信任,更引发了大家对教育初心的深刻思考。
破冰活动后,邓兰兰主任以“树立新理念、发展专业化、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主题开展专题授课。她从“不忘初心、践行教育家精神”“树立新理念、育人育己”“发展专业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三个维度,结合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为学员们解读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与专业发展路径。她强调,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将价值引领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全过程,真正做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
下午的培训聚焦前沿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bat365在线平台官网党委书记何汉武教授以“人工智能驱动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及赋能思政课教学的典型应用”为题进行授课。何书记首先从科技变革的历史演进逻辑出发,剖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趋势及其对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何书记详细阐述了“AI+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转型方向与实现路径。他强调,思政课教师要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要求,积极探索AI技术在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学情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打造“智能+思政”的教学新形态。
在典型案例分享环节,何汉武书记介绍了如何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思政教育场景,如何通过AI实现重构思政教学链条、丰富思政教学场景、深化思政教学评价教学,为学员们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实践方案。他鼓励教师们要勇于拥抱技术变革,将数字素养转化为教学创新的动力,让思政课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他指出,在AI时代,思政课教师应正确理解AI与大模型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工智能观,培养AI思维与能力,并将其融入思政教学中,同时也要审慎应对生成式AI在思政课应用中的潜在风险,处理好AI与HI的关系,推动数字思政健康发展。
首日培训在充实而富有启发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一天的学习,不仅深化了对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认识,也开阔了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的视野,对后续的研修充满期待。本次研修班为期14天,后续还将安排专题研讨、实践观摩、成果展示等环节,全面助力中职思政课教师提升“讲道理”的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梁钰玥、张锦琳 图/梁钰玥 复审:刘凤梅 终审:张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