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集体听课评课教研活动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5-09浏览次数:19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落实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工作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于425日在白云校区明德楼1-719教室组织开展了《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本次教研活动聚焦课程改革创新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双重目标,构建示范教学+多维评议+协同改进的教研共同体,特邀陈锐钊老师进行教学展示,学院各教研室教师参与深度研讨。

集体听课评课教研活动现场

陈锐钊老师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立和意义”教学单元,以“理论溯源-体系建构-价值阐释”为逻辑主线,创新性采用“三阶递进”教学模式:首先通过历史比较法梳理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演进脉络,构建时空坐标体系;继而运用案例分析法解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五对关系”核心要义;最终以问题链教学驱动学生探究理论创新价值。课程设计凸显三大亮点:一是构建“认知内化-实践外化”闭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理论具象化;二是开发“关税战应对策略”等校本特色案例库,强化现实观照;三是实施“双线融合”教学策略,依托雨课堂实现课前导学、课中研讨、课后拓展的全周期覆盖。

公开课现场

各教研室老师集体听课

老师们评课

在历时一小时的深度教研中,各位教师立足OBE教育理念开展多维评议。尹哲怡老师指出,课程通过比较历史制度分析方法,有效破解了理论演进教学中的时序性认知障碍;郭慧颖老师肯定了课程“议题式教学”设计,特别是将两会精神与关税战案例融入课堂,实现了政治性与学理性的辩证统一;武晓翠老师强调课程构建的“认知冲突-思辨探究-价值澄清”教学模型具有示范价值;李爽老师指出,陈老师精准把握新课改理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课堂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欲,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课堂参与度极高,整体教学效果显著;曾容老师着重提及陈老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维度,为学生创造了生动且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陈婉珍老师则从课程架构角度出发,称赞陈老师的课程设计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以精心设计的系列问题为线索,环环相扣地引出学习内容,不仅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知识脉络,更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力地保障了教学质量与效果;龙彦老师聚焦于师生互动环节,认为陈老师凭借敏锐的课堂观察力和出色的沟通技巧,与学生建立了紧密且融洽的互动关系,其回应及时且富有针对性,为学生注入了积极向上的情绪能量,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与会教师还围绕“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守正创新”主题,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数字化转型、教学评价增值性发展三个维度展开研讨,为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建议。

教师评议

本次教研构建了“教学研训评”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课堂展示和教师互评等环节,深度研讨国家安全教育课教学策略,探索情境化教学、案例分析等创新路径。该模式有效打通了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陈梦瑶 /李静  审核:刘凤梅 张巧平)